羊城八景之首“云山叠翠”说的就是白云山,白云山又称为“羊城第一秀”,广州建成以来的2200多年历史文化始终与白云山息息相关。

声景,可以理解为“声音的风景”。白云山地处河网密布的珠三角地区,温润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以及丰富的地下水源,为白云山带来了茂密的植被与纵横的流泉,同时汇聚了大量鸣禽,声景资源十分丰富。

最近,对白云山声景资源的推广似乎在铺开。广州日报全媒体小分队就这个主题进行了一次探秘之旅。
一、泉惊蒲谷鸟
蒲谷水资源丰富,从山脚走来,先是听到潺潺流水声,慢慢走进蒲涧,声音展开,越来越丰富,整个涧溪也逐步展现在眼前,很有中国园林先抑后扬的‘造景’意味,未见其景先闻其声。山溪随着地势层层跌落的哗哗声,流水绕石时聚时散的淙淙声,落泉轻拍树木或急或缓的泠泠声,秋雨从枝头树叶上跌落石板的滴答声……种种泉响夹杂在一起,就像“大珠小珠落玉盘”,让林中的虫子、鸟儿似乎也比外面的唱得更起劲儿。


二、梵漾能仁
走进能仁寺,能看到寺内建筑与别处“山门次第开”不同,依山向上错落分布。大雄宝殿建在寺内山路尽头,晨钟暮鼓声也在寺院深处幽幽地传出来。


三、瀑飞九龙泉
九龙泉在唐代是广州百姓祈雨的地方,原来这附近还有九龙庵、龙王祠。每逢求雨,周围大大小小飞瀑形成的水帘洞,都不及人声鼎沸的阵势……后来九龙泉受到损毁,经过多次修整后正渐渐恢复它蜿蜒互洒的飞瀑景象。


四、帘收滴水岩
下山路上,记者特意绕行鸣春谷景区的滴水岩。传说在秦代时,滴水岩周围山势陡峭、松风鸟鸣,流水从三四十米高处落下,滴落到下方的池水里,像个“水帘洞”;其上还有动石,人过而铿锵有声,深幽山岩上形成独特声景。

五、雷隐听涛亭
从古至今,白云山声景资源发生了很大变化。1949年后,政府广植林木,挖湖蓄水,白云山重现青山碧水。当时明珠楼一带植有大片的马尾松,有风吹过,叶片摩擦发出如雷般声响。1965年董必武登临此地,有感于松涛声景的壮观,亲笔题写“白云松涛”四个大字,使这一声景入选新“羊城八景”。如今,“白云松涛”四字犹在,但松涛如雷的声景却已“隐于山林”。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