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理位置优越: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地带,是中国南方的重要交通枢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2. 经济实力强大:广州是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之一,是中国的制造业和贸易中心,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强大的经济实力。
3. 开放程度高: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拥有完善的外商投资和外贸体系,对外开放程度高,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
4. 产业结构优化:广州正在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加强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5. 人才资源丰富:广州拥有大量高素质人才,包括大量海外留学生和高层次人才,为广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基于以上因素,广州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未来,广州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人才吸引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粤港澳大湾区成为继纽约弯区、旧金山弯区、东京弯区等一流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在地图上,把广州、香港、澳门画一个三角形,可以看到南沙刚好在三角形的中间,距离珠三角两岸和港澳"9+2"城市最近,是连接弯区城市群的交通枢纽,亦是大湾区核心中的核心。广州要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打造成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国际金融中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城市和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广州的地位是面向国内的国家中心城市,可能定位比香港地位低,略高于深圳,但深圳是科技创新中心,是未来之都,未来近段时间还会从广州那里虎口争食,抢夺交通枢纽功能。而广州则要抢夺深圳的金融中心功能,实现金融业复兴。期货交易所,私募股权交易所,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都要落户广州。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下,未来近20年,广州如何发展?
城市使命:“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独具特色,文化鲜明的国际一流城市。
城市目标:
2020年 :高质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兼具实力、活力、魅力的美丽宜居花城;
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成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宜居水平达到世界一流城市水平的活力全球城市;
至2050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富裕文明、安定和谐、令人向往的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
人口规模: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同时按照2500万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区域协同:加强与香港、澳门全面深度合作;推进广佛同城、广清一体化、优化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发展布局、强化与深圳、东莞的科技合作等。
城市结构:以山水城田海为基地、以珠江水系为发展脉络、以生态廊道下相隔离、以交通骨架为支撑、聚焦航空、航运和科技创新三大国际战略枢纽、强化多点支撑、构建枢纽型网络空间结构。
城乡空间网络体系:主城区-副中心-外围城区-新型城镇-乡村
主城区:荔湾、越秀、天河、海珠四区,白云区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地区、黄埔区九龙镇以南地区及番禺区广明高速以北地区。是承担科技创新、文化交往和综合服务职能的核心区域。
副中心:南沙区全域。是广州副中心与功能完整的滨海新城,也是广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门户。
外围城区:花都城区、空港经济区、知识城、番禺南部城区、从化城区和增城城区,是承接主城区人口、功能疏解的主要区域和外围综合性服务地区。
四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第一层级:城市级主公共服务中心,共2处。
第二层级:城市级次公共服务中心,共12处,分别是白云新城、白鹅潭、天河北部、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广州南站、市桥、蕉门河、新华、空港、知识城、荔城、街口。
第三层级:地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共23处。
第四层级:组团级公共服务中心,约80处。
大美珠江
滨江绿化带面积增加40%,控制沿江建筑高度与开敞空间。
实现主城区珠江两岸60公里滨江漫步道、骑行道、无障碍通道三类通道全线贯通。
精品珠江三个十公里,优化整合珠江堤岸、桥、树、天际线等城市景观,建设世界级一流滨水区。
世界级交通枢纽
至2035年,广州航空枢纽设计年吞吐能力1.2—1.4亿人次,国际航空旅客中转率达35%以上。
广州港货物年吞吐量达7.5亿吨,集装箱年吞吐量3600万标准集装箱。
广州铁路枢纽客运量超3.97亿人次,货运量超过0.77亿吨。
建成2000公里左右城市轨道网络。
教育
建设一流大学和学科,优化大学城、五山-龙洞高校聚集区、国际创新城环境。
幼儿园、小学与初中全面实现就近入学。
到2035年,主城区和每个外围城区至少配置1所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机构。
医疗
承担全省以及全国的疑难重病诊治和高端医疗服务。
打造国际水准的健康医疗中心。
到2035年,每个区1所三级综合性医院、1所二级以上中医类医院,1所二级以上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千人床位数达到8张。
文化体育
至2035年,每5万人一座图书馆,博物馆100家,每区至少一处区级全民健身中心。
强南沙
发展定位: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绿色智慧宜居城市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服务功能核心区和共享发展区;
交通中心:推进南沙枢纽站规划建设和提升庆盛站综合交通服务能力,推进建设南沙与广州主城区,香港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广州南站畅达的高速交通走廊,实现30分钟直达大湾区主要城市中心区和重大交通枢纽;
产业核心:重点发展国际航运、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创新金融、科技创新、国际交往等功能。
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面向港澳实施更大程度的先行先试和更高水平的开放政策。
加强与港澳在离岸贸易、高技术服务、教育培训、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医疗产业等领域的合作。
充分考虑港澳人士在南沙生活的需求,完善出入境、通关、居留等服务设施,积极引入国际知名学校、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医疗机构。
文章摘自《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公示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