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目
DISC 1
01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02 驼铃
03 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
04 边疆处处赛江南
05 北京颂歌
06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07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08 大海啊故乡
09 江山的葡萄红艳艳
10 党啊!亲爱的妈妈
11 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
12 祝酒歌
13 沂蒙小调
14 雁南飞
15 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
DISC 2
01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02 红星照我去战斗
03 战士第二个故乡
04 拉着骆驼送军粮
05 船工号子
06 再见吧妈妈
07 在那遥远的地方
08 辽阔的密苏里河
09 小曲好唱口难开
10 为人作嫁几时休
11 泉水叮咚响
12 牡丹之歌
13 三峡人家
14 骏马驰保边疆
15 雄伟的喜玛拉雅山
DISC 3
01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02 乌苏里船歌
03 长江之歌
04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05 请茶歌
06 小草
07 乡恋
08 满江红
09 妈妈教我一支歌
10 渔家姑娘在海边
11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12 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
13 伟大的北京
14 我为伟大的祖国站岗
15 我为祖国献石油
谢邀。我不是广州人,但在这边生活了十一年,对这问题有点看法。
首先,广州本土歌手创作的粤语歌曲,数量并不少,但在内地歌坛没什么水花,大部分仅限于小圈子传唱,生命周期也很短。现在想想,听过印象最深刻的本土粤语歌竟然是某年珠江台中秋晚会上的众星合唱曲,内容无非是花好月圆人团聚的应景话,估计唱完那次就封存入库了。
不仅作品少,本土知名歌手也少。海明威算一个,有几首粤语歌如《我的回忆不是我的》、《失恋怀念日》、《下一站香港》、《不必关机》、《为你而生》、《跳到天光》、《银河系恋上你》。2014年后他也没消息了,不知在忙什么。
究其原因,是本土音乐圈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就在港台歌曲的冲击下苦苦挣扎。老一辈的音乐人,要么直接去香港发展,要么远离创作,着力于制作、发行、策划等“幕后老板”的工作。
反倒是远离港台的偏北地区(不限于北方地区),比如湖南、山东、北京,孕育出一大批中生代和新生代明星/演员/歌手。那时网络没有现在发达,地域便成为保护内地音乐圈的摇篮。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内地音乐圈已经能和港台乐坛一较高下了,更没有广州的份儿。
话说回来,现在的香港乐坛也不是当年那个独霸粤语圈的存在了。广州新生代听众,因为从小接受普通话教学,对粤语歌的热爱程度其实是逐年下降的。据我观察,本地出生的10后小孩讲普通话大多很标准,讲粤语则因家庭而异,有些只会听不会讲。
如果题主有意在这方面发展的话,我觉得还有机会。文化现象是一个接一个的循环,“粤语歌复兴”迟早会发生——借新媒体的东风,甚至可能已经开始了。
小编不认识张敬轩吗??还是没有听过他的歌?在香港爆红好吧,而且很多粤语歌曲。连续两年香港最受欢迎男歌手,没有一个大陆歌手取得这样的成绩,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小编做多点功课好吧。!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