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广州历代以来的称呼:
1、传说广州最早的地名为“楚庭”(或“楚亭”)。越秀山上的中山纪念碑下,尚有清人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将“楚庭”视为广州的雏型,是广州最早的称谓,距今已有2847年。
2、传说有五位仙人,身穿五彩衣,骑着五色羊,拿着一茎六穗的优良稻谷种子,降临“楚庭”,将稻穗赠给当地人民,并祝福这里永无饥荒。说完后,五位仙人便腾空而去,五只羊则变成了石头。当地人民为纪念五位仙人,修建了一座五仙观,传说五仙观即为“楚庭”所在。由此,广州又有“羊城”、“穗城”的别名。
3、东汉末年,广州属于吴国,公元216年吴国交州刺史步骘把交州治从梧州迁回广州,公元226年并将交州改为广州,广州之名由此开始。
4、晋代,广州仍称南海郡,为州治所在。
5、唐代,广州称为广州都督府,是岭南道的道治与都督府治所在地。
6、唐末期刘岩在广州称帝, 号称南汉国,广州为兴王府,并在广州地区设置咸宁、常康二县, 以模仿帝都长安。
7、解放前, 国民党统治时,广州定为市,仍为省会所在地。
1. 外地人:这是最常见的称呼,广州人口中常常用“外地人”来代指不是本地人的人。
2. 姑娘/哥们儿:在一些情况下,广州人也会用“姑娘”或“哥们儿”来称呼不认识的外地人。这种称呼比较亲切、实在。
3. 乡下人:这个称呼并不是很友好,有点歧视的意味,不太建议使用。
总之,在和不认识的人打交道时,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用比较正式且礼貌的方式来称呼对方,避免使用带有歧视性的称呼。
岭南文化主要由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组成,所以它绝非在某个县份因出现三几位学者而形成。广州作为广府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期开始,有建城前的百越文化、建城后的汉越文化融合和中西文化交融.一直绵延不断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考古文物到文献记载,从历史遗址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到各种文化艺术,都贯穿着一种开放的人文意识,特别是变改意识、商业意识、务实意识和平民意识,反映出广州人的开放观念、兼容观念和改革观念。传统的文化艺术,从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文化,都反映出岭南文化丰富内涵和独具一格、绚丽多姿的岭南地方特色。从岭南文明史开始,几千年来,广州一直是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岭南文化的代表。
广东因为位于南岭的南边,因此又被称为岭南地区。因南岭由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和大庾5条主要山岭所组成,故又称五岭。
南岭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阻挡南北气流的运行。南岭以南的地区被习惯称为岭南地区,尤其指广东。岭南地区其气候,语言和文化都与岭北有显著差异,因此,人们把广东的文化又称为岭南文化。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