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防控原因,广州的服务行业,餐饮行业,制造业都收到极大的冲击。行业倒闭潮,岗位减员等因素,广州今年人员确实少了。不过从元宵节后,从3号线的地铁人流量来看,估计行业有希望恢复到2019年的繁华趋势。另外,广州的“制造村”也逐步搬离到清远,也是一个因素。
当今中国正在加速发展,乡村城镇的经济活力激发,引导了部分有归乡人士回家发展。在城市学到的技术,技能,积累的资金都是让这部分人事回乡发展,为家乡做贡献。
政策的指导,社会投资环境成熟,乡镇的硬性设备有基础等因素,都是让乡镇经济激发。游子外出漂泊多年,能找份离家近的工作,或者离家近创业,都是让人羡慕。
你的提问有点描述不请,什么是少话,是说话的词语少还是不爱说话?
如果是词语少,那不是广州人懒,是粤语中有很多一个词就能表达一句话的词语,在这就不举例了,毕竟粤语是一种方言,不是全部人能看懂。
如果你说广州人不爱说话,那可能是你觉得的高冷,其实广州人心里想的是:跟傻子争论3+5=9,到底谁才是傻子,远离为好。
感觉你遇错了人,或者他跟你不大熟才会少话。
另外,人与人之间大多是从嗯,哦,开始的,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变深,话题才会变得越来越多,后来可能会演变为多话。
所以说,放多点心思了解一个人,你会慢慢地发现少话与多话之间真的需要一些东西。
作为国内三大门户城市的广州,在吸引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年感觉人少了,可能是以下四方面原因:
一是疫情影响。这应当是最重要的一个冲击因素。
二是大湾区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使得湾区内其他地区对人才及人力的吸引力增加。
三是国内其他地区发展。国内其他地区尤其是广州外来人口重要来源地的湖南,湖北,广西等地也在加快发展,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来穗人口的相对减少。
四是广州自身结构转型因素。作为国际大都市,广州也在积极转型,对高端人口需求旺盛,对中低端人力需求产生了相对减少。
我2008年8月来广州新市,早十年,广州新市这个地方人多到恐怖。每到节假日尤其是5.1,10.1这些假期,新市两个天桥必须有警察来维持秩序,疏通人流,用绳子分开两路,一边上一边下,短短的天桥密密麻麻的人走过这条天桥都要花费一些时间[捂脸]。随着广州消费高,房租高,店铺租高,外来人员小孩上学学费高,还有城市建设规范化,外地人广州发展成本高,花费多,很多人渐渐都是离开广州回家发展了。这几年来都少很多人了。
今年疫情的冲击,更是雪上加霜。人更是少了很多。以前新市晚上23点后街上都很多人,现在晚上21点都静悄悄了。
第一,外贸工厂的,直接凉凉,我很多客户3月底上广州,然后没上班几天,工厂直接放假到8月,国外的疫情这样发展下去,都不知道今年能不能回广州上班[捂脸]
第二,餐饮行业也是受大内伤,大酒店,餐厅,宵夜档,8成凉凉了,还熬着的都是搞些饮茶的,很多饭市都没开。上班员工减半,上班也是上一天休一天。拿点工资保生活。很多人受不了回乡下了。
第三,小工厂,小企业倒闭不少,失业人多,自然不上来,还有能工作工资也很多减的,本来很多私立学校,普通学校学费都要上万一个学期,今年这种情况,自然是留守老家上,有留妈妈在家里跟带小孩子上学。哎,,都不敢想下去了,我在这开店十几年了,超高的店租,没减一分,转让没人问过,再这样下去,广州可能又会少了我这家四口,熬不下去只能丢铺混回家乡[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