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彻底改变了河涌。对于每一位人民群众来说,有谁不希望自己生活、工作在一个干净、整治、和谐、美好的环境当中呢?通过河涌环境综合整治,让城乡面貌切实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对此,老百姓有着深切的感受。环境好了,老百姓的精神状态也自然会更好,大家干事创业的激情也更加高涨。
其二,有效助推了社会的和谐。党委、政府的这项利民惠民工程,切实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相关部门在科学的政绩观的引领下,不折不扣地把这项好事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得到了提升,社会也更加和谐。
其三,能够助推经济的发展。良好的河涌环境,更好地展示了城乡的形象,也提升了城乡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到这片热土上来投资创业。这样一来,必然能够助推全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与此同时,良好的环境也激发着更多人的创业激情。
东濠涌在广州市越秀区境内,其发源于白云山南麓的麓湖一带的小河涌,在麓景路入地下暗河,经下塘西路至小北路,在北较场路附近转为明渠,沿越秀路一直南下,至大沙头西部的东堤铁桥处汇入珠江。
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建城时疏通成濠。全长4225米,宽7~11米。因在广州城东,故名东濠涌。
过去东濠涌涌宽水深,可以通舟船,明朝时仍然是广州城东的交通要道;其水质良好,是当时广州居民的主要供水渠之一。
天河区得名于区内的天河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始建于1984年7月4日,原址为天河机场。天河机场建成于1930年,因机场建在天河村的土地上,故名。 天河村原名大水圳村,建于宋代,因村前有一条大水圳而得名(圳为河涌,指现在的沙河涌)。据村中父老回忆和村史记载,改名经过如下: 民国时期,大水圳村李姓居多,与当时广州军阀李福林所在的河南(今海珠区)大塘村等五村为同宗。民国16年(1927年),李福林势力扩张,自以为可以独霸南方,于是将其出生地河南大塘村改为天池村,以寓天池出龙之意。接着,李福林派人到各村游说,以“天”字为头改村名,因大水圳村前有一河,即沙河涌,遂改名天河村。后来,李福林没落,天池村又改回大塘村。只有大水圳村改名后,人丁兴旺,而且“大水圳”读音不如“天河”顺口,天河村名遂保留至今。 1984年7月27日,中共广州市委正式发文作出筹建天河区的决定。“天河区”这个名称首次出现在文件上。1985年5月24日,国务院发文同意设立天河区,天河区从此定名。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