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考中,第三批本区生与外区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招生名额:区属示范性普通高中可以将其不超过15%的招生计划面向外区户籍生招生。对于部分学位供给相对宽裕的区,如南沙区,经市教育局批准,可以增加到不超过25%的招生计划面向外区招生。
录取分数:本区生和外区生在投档录取时是同时进行的,但外区生的最大招生计划录满后,就不再录取外区生。这意味着如果外区生的名额已满,即使分数更高,也可能无法被录取。
报考范围:具有广州学籍与户籍,但学籍与户籍不在同一个区的应届毕业生,如果选择按户籍所在区升学,即成为“跨区生”,其报考范围除名额分配批按学籍所在区报考外,其余批次均与其户籍所在区应届初中毕业生相同。
录取顺序:在投档录取时,本区生和外区生是同时投档的,但一旦外区生的招生计划录满,就不再录取外区生,只录取本区生。
跨区生特殊性:跨区生是指有广州市应届学籍与户籍,但户籍与学籍不在同一个区的考生,选择回户籍所在区升学的考生。跨区生在办理了跨区手续后,其升学范围会根据户籍所在区来设定,但报名、考试、志愿填报仍在学籍学校进行,不需要回户籍所在区。
越秀、海珠、荔湾特殊规则:这三个区被视为同一个招生区域,区域内的考生可以报考区域内的普高,不受外区生名额限制。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理解广州中考中第三批本区生与外区生的区别,以及跨区生的相关政策。如果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可以参考广州市教育局发布的最新中考政策文件。
广州中考第三批本区生与外区生的主要区别在于可报考的学校类型和录取分数。
在第三批招生中,本区生和外区生的录取过程并不区分,都是按梯度和志愿,从高分到低分进行录取。然而,对于区属示范性高中的招生,外区生(即跨区生)的录取名额受到限制,通常只能招收15%的外区学生。这意味着,尽管本区生和外区生在第三批招生中一起投档,但在报考区属普高时,录取名额和最终录取分数是不同的。外区生由于名额限制,竞争更为激烈,可能需要更高的分数才能被录取1。
此外,第三批招生还包括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的其他招生计划,以及引入国家、省、市优质教育资源新建的普通高中学校的部分招生计划。在这些招生计划中,本区生和外区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可报考的学校类型上。例如,一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可能只面向本区招生,或者对外区生的招生名额有限制,这都会影响到外区生的录取机会。
广州市中考外区生录取规则如下:
- 招生范围:全市户籍生均可报考,包括升学区以外的区属示范性普通高中,还有经批准可面向外区招生的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新建的区属普通高中。
- 招生计划:区属示范性普通高中可将不超过15%的招生计划面向外区户籍生(含政策性照顾学生)招生;南沙区等部分普通高中学位供给相对宽裕的区,区属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经市教育局批准,可将不超过25%的招生计划面向外区招生;在非中心城区,引入省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新建的区属普通高中学校,经市教育局批准后,可将部分招生计划面向全市招生。
- 投档录取:投档录取时,本区户籍生和外区户籍生同时投档录取,外区最大招生计划录满就不再录外区生。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