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必须的。人户一致应该是指孩子所住地址与其户口地址一致。如果孩子是与父母同住的,父母双方肯定也与孩子户口一致。如果是单亲孩子,那肯定只与同住的单亲户口一致了。只有人户一致的孩子才能进入相对应地段的公立学校读书,这是教育部门的要求。
谢邀,我是小殷校长。
我不敢说,没有丧心病狂的老师,但是,在今天这种环境下,老师也好,学校也好,明显地违规,是小概率事件,也是作死的行为。
同样地,像刘某这样的家长,也是奇葩,是少数。大多数家长,事实上也很尊师重教。至少我从教近三十年,家长给我留下的,基本上都是美好的回忆。但是,这不是一个概率问题。杀人犯的概率虽低,足以让整个社会胆颤心惊。
因此这样的事件,事实上伤害的,是整个社会。事件反转之前,伤害的是教师群体,这是标签效应;事件反转之后,伤害的是家长群体,这也是标签效应。结果是,整个社会,为少数人的愚蠢和贪婪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指责有用吗?没什么用,标签化后反复的相互指责,促成的是互害社会。而防止家校互害,则需要所有人的努力。
大多数家长,跟我互不认识,并无交集。因为家长太忙了,忙到无暇管孩。因此,学校不要整天说什么家长是第一责任人,而是要接过责任,努力在可能的范围内把孩子教好,让家长放心。
我觉得在这件事情中双方都是有过错的:今天早晨看一个采访视频,那位老师也承认确实不该体罚学生,视频显示孩子大约半个小时连走带跑,断断续续跑完十圈。如此炎热的情况下,让孩子做高体能的跑步运动是非常危险的。
但是该家长反映之后,学校就进行了相关的处理,但是可能没有达到家长所想要的要求。因此该家长捏造事实:孩子被罚跑十圈,哮喘病发作吐血;为了让老师照顾孩子,给老师送了6万块钱;老师在晚上两点袭击威胁家长。
谁在弄将僵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呢?我想谁最开始也没有这种主观故意,但是由于互相的不理解,不配合以及不得当的体罚,演变成了这样的结局。
老师惩戒学生要适当,如果确实是班规,也应该在家长会上和家长公示一下,取得家长的支持。
如果学生犯错了,老师让跑一圈站一节课打一下手心,大多数家长都能够认可。惩戒的目的是让孩子长记性,但绝对不是为了对孩子的身体或者精神造成伤害,所以一定要掌握限度,还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惩戒学生还要注意语言上的恶意伤害,因为孩子们都不愿意在同龄人之间丢脸。惩戒完学生之后要进行相关的思想工作,让学生能够明白老师的出发点和目的地,让学生能够心服口服。
有些孩子不能理解老师对他的良苦用心,回家之后和家长添枝加叶夸大事实,也容易导致家校矛盾。所以疏通孩子的心理,是最主要的工作。
家长也应该理解支持老师的工作,不能抓住一点问题不依不饶。
老师是一种职业,同时老师也是普通人,既然是普通人,肯定会犯普通人的错误。何况老师每天面对着百十来个学生,在管理学生的方法上,有时候确实存在着简单粗暴等问题。如果老师确实处理方法上有问题,但不是针对于该学生。家长可以向学校反应,也可以和老师直接沟通。
但是像这种夸大是事实在网上制造舆论的行为绝不可取,已经涉嫌犯罪。换言之,这是非常愚蠢的举动:试想一下,以后谁还敢教你的孩子?哪所学校还敢接收你的孩子?
甚至于以后都没有人敢跟孩子做朋友。因为什么样的家长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这是肯定的。谁都愿意跟通情达理的人交往。孩子家长的这番举动实际是害了孩子。
总结:家校之间本来应该是一个共同体,出发点都是为了教育孩子,让孩子能够学有所成,能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所以彼此之间还是应该多一些理解沟通,不应该成为互相伤害的对立面!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