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根据月薪,家庭条件,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富豪,中产,小康,低收入家庭,
1,富豪家庭,只要家庭净资产超过一千万人民币,就是富豪家庭了,
可能有人会说广州豪宅一套就要千万人民币了,
是的,广州豪宅很多,但大部分家庭还是不富裕的,
千万净资产家庭,即使在广州,占比也很低,应该低于10%,
可能有些人月薪高,买了千万豪宅,但只付了首付,欠银行还有几百万,不算富豪家庭,
因为净资产不到一千万。
2,中产阶级家庭,在广州的标准应该是家庭净资产在300万以上,1000万以下,
每个城市的小康,中产家庭的标准是不同的,
因为广州市作为四大一线城市之一,物价比较高,标准自然也要高很多。
3,小康家庭,家庭净资产在100万以上,300万以下,
如果家庭资产较高,比如在200万以上了,已经拥有一套两三百万的住房了,
那月薪即使只有四千一个月,也算是小康层次了,
但是如果家庭净资产只有几十万,刚刚付了首付,还欠银行上百万,
那月薪要在一万元以上,才算小康,不然每个月七八千的房贷都付不起。
如果家庭净资产非常少,连买房首付都不够,
那在广州月薪要1.5万以上,才算小康家庭,
所谓小康家庭,郊区房子至少要有一套吧,
还好的是广州房价最低的郊区,房价在2万以下一平米,
很多家庭,努力十年还是可以凑齐首付的。
4,低收入家庭,买房无望,
家庭净资产少,收入又低的,很多人基本都躺平了。
未必。就算在珠三角,还是有许多穷人,更不必说粤北和粤西等偏远地区了。
▲湛江某码头
众说周知,不论那个国家那个地区,财富总是集中在极少部分人手里,结果就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广东虽然GDP连续29年第一,但依然有大量的穷人。相对而言,珠三角的家庭比较富裕,但并不是“都达到了小康生活标准”。以我生活的广州为例,老城区许多居民,还住在暗无天日的旧房子里,白天都需要开灯。越秀区是广州的老城,以前曾有过西关小姐,东山少爷。亚运会时的面子工程,临街的房子就粉刷一番,里面的破烂如故。估计是拆迁成本太高,反正短期内很难改观。譬如走进惠福路、大德路、一德路,以及淘街里面的小巷子里,有些旧楼破得让人心寒,按说他们不存在温饱问题,但很难说那是他们想要的生活。
▲连州西岸
前几年我曾参加过医疗扶贫项目,对口的清远连州西岸村,有一家人男子因车祸离世,留下妻女,几乎家徒四壁。还有一些患病家庭、失孤家庭,也基本一贫如洗,都需要支助。这不是个例,比较偏远的粤西和粤北,更有许多人达不到小康水平。
▲广州四会会馆
综上所述,广东经济发达是相对的,依然有许多贫困人口。因为天然的个体差异,将所有人放在同一起跑线上,貌似“绝对公平”,事实上会造成更大的不公平。我觉得,好的社会体制,应该是抑强扶弱,给弱势群体一定的空间,否则会造成两极分化,引起社会动荡。
告诉你真实的广州吧,我是个土生土长广州人,六十后,在改革开放初期,很多广州人从事个体户,那时万元户是很了不起的,由于那时物价便宜,即使做生意,真正万元户家庭也不多,后来小商贩赚钱难了,把开始赚的赔进去了,经过一番大浪淘沙,能够买房买铺的才能保值,成为有钱人,大部分终于成为打工者。后来城市拆迁,也有人暴富,不过也是少数,因为拆迁过早,当时补偿少,不能暴富,只是近十年拆迁,又要有多余房屋在拆迁范围才会暴富。其实广州中产多,感觉有百分三十,才让外地人觉得本地富有。
最新留言